全屋家装智能化布灯指南:从空间需求到实用方案
点击数:62025-10-10 17:05:46
在全屋智能化家装中,灯光不仅是 “照明工具”,更是调节氛围、提升生活便利性的核心元素。智能化布灯需结合不同空间的功能属性、使用场景,搭配合适的智能灯具与控制方式,才能实现 “按需照明”。下面从 “空间布灯策略”“智能灯具选择”“控制方式搭配”“注意事项” 四个维度,详细介绍全屋智能化布灯的实用方法。
一、分空间智能化布灯:匹配功能与场景需求
不同空间的使用场景差异大,智能化布灯需优先满足核心功能,再叠加氛围调节与智能控制,避免 “为智能而智能”。
1. 客厅:兼顾 “基础照明 + 氛围营造 + 互动体验”
客厅是家庭活动的核心区域,需覆盖日常休闲、亲友聚会、观影等多种场景,布灯需分层设计。
基础照明:选择智能吸顶灯或智能吊灯作为主灯,搭配调光功能(亮度可从 10%-100% 调节),满足日常活动(如看电视、聊天)的基础亮度需求;若客厅面积较大(超过 25㎡),可在沙发旁、茶几边补充智能落地灯或智能台灯,避免角落照明死角。
氛围照明:在电视背景墙、沙发背景墙安装智能灯带(如 RGB 彩光灯带),通过色温调节(3000K 暖光 - 6500K 冷光)适配不同场景 —— 观影时调至 2700K 暖光、亮度 30%,营造沉浸式氛围;聚会时切换至多彩模式,提升热闹感;也可在吊顶边缘嵌入智能筒灯,打造 “悬浮吊顶” 视觉效果,增强空间层次感。
智能联动:将客厅灯光与智能音箱、人体传感器联动,实现 “语音控制”(如 “打开客厅主灯”“将灯光调至观影模式”)、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,避免忘记关灯浪费电量。
2. 卧室:聚焦 “舒适助眠 + 便捷起夜”
卧室以 “休息” 为核心功能,灯光需柔和不刺眼,同时兼顾起夜、梳妆等需求,避免影响睡眠质量。
基础照明:选择低亮度智能吸顶灯(建议最大亮度不超过 300lm),搭配暖色温(2700K-3000K),睡前可通过调光逐渐降低亮度,模拟 “日落” 效果,帮助入睡;若卧室有梳妆台,需在镜前安装智能壁灯(亮度可调、显色指数 Ra≥90),确保梳妆时面部光线均匀,无阴影。
辅助照明:在床头两侧安装智能床头灯(支持触摸调光或 APP 控制),夜间起夜时,可通过手机 APP 或床头按键开启低亮度模式(亮度 10%-20%),避免强光刺激眼睛;也可在床底嵌入智能灯带,起夜时自动亮起(搭配人体传感器),光线柔和不扰民。
智能场景:设置 “睡眠模式”(触发后 10 分钟内,主灯逐渐熄灭,床头灯保持低亮度,30 分钟后完全关闭)、“起床模式”(根据闹钟时间,提前 30 分钟逐渐提升主灯亮度,模拟 “日出”,帮助自然清醒)。
3. 厨房:注重 “精准照明 + 安全便捷”
厨房以 “烹饪” 为核心,灯光需聚焦操作台、水槽、灶台等区域,避免光线遮挡,同时需防油污、易清洁。
基础照明:选择防水防油污的智能吸顶灯(建议亮度≥500lm、色温 4000K 中性光),确保厨房整体明亮;若厨房有吊柜,需在吊柜下方安装智能条形灯(嵌入式或磁吸式),直接照射操作台,避免吊柜遮挡光线导致台面昏暗。
重点照明:在水槽上方、灶台上方补充智能射灯(角度可调),增强局部亮度,方便清洗食材、观察火候;选择支持 “挥手控制” 的智能灯具,烹饪时手上有油污,无需触碰即可开关灯或调节亮度,提升便捷性。
智能联动:将厨房灯光与智能烟机联动,烟机开启时自动点亮灶台区域灯光,烟机关闭后 5 分钟自动关闭灯光,避免忘记关灯。
4. 卫生间:强调 “安全照明 + 防潮耐用”
卫生间环境潮湿,灯光需具备防潮防水功能(防护等级≥IP44),同时需覆盖洗漱、沐浴、如厕等场景,避免起夜时磕碰。
基础照明:在卫生间顶部安装智能防水吸顶灯(亮度≥400lm、色温 3500K 暖白光),确保整体照明均匀;若卫生间有镜柜,需在镜柜两侧安装智能壁灯(或在镜柜内部嵌入智能灯带),避免洗漱时面部产生阴影。
辅助照明:在马桶上方安装智能小夜灯(支持人体感应),夜间起夜时自动亮起低亮度暖光,不影响家人休息;在淋浴区顶部安装智能防水射灯,增强淋浴区亮度,方便清洁。
智能控制:支持 “定时关闭” 功能,避免洗澡时忘记关灯;搭配温湿度传感器,湿度过高时(如洗澡后),灯光可联动排气扇开启,加速潮气排出。
二、智能灯具选择:关注 “核心参数 + 适配场景”
智能灯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布灯效果与使用体验,需重点关注功能、参数与适配性,避免盲目选购。
1. 核心功能:优先满足 “基础需求”
调光调色:大部分空间(客厅、卧室、餐厅)建议选择支持 “亮度调节”“色温调节” 的灯具,适配不同场景;厨房、卫生间等功能型空间,可优先选择 “亮度可调” 的灯具,色温以中性光或暖白光为主,确保照明实用。
防水防油污:厨房、卫生间需选择防护等级高的灯具(厨房≥IP24、卫生间≥IP44),避免油污、潮气损坏灯具;客厅、卧室可根据装修风格选择无防护或低防护等级的灯具。
耐用性:优先选择 LED 智能灯具,寿命长(通常≥2 万小时)、能耗低;关注灯具的显色指数(Ra≥80,卧室、梳妆台建议 Ra≥90),确保照物真实不偏色。
2. 连接方式:匹配 “全屋智能系统”
智能灯具的连接方式需与家庭智能系统适配,常见的有 “Wi-Fi 连接”“蓝牙连接”“ZigBee 连接”:
Wi-Fi 连接:无需额外网关,直接连接家庭 Wi-Fi,通过手机 APP 控制,适合单灯使用或小户型(如卧室床头灯、客厅台灯),缺点是多灯同时控制时可能占用较多网络资源。
蓝牙连接:需搭配蓝牙网关,连接稳定、功耗低,适合中户型(如客厅灯带、厨房条形灯),支持多灯联动,价格适中。
ZigBee 连接:需搭配 ZigBee 网关,延迟低、抗干扰能力强,适合大户型或多灯复杂联动(如全屋灯光场景控制),缺点是网关需额外购买。
3. 品牌适配:避免 “兼容性问题”
若计划打造全屋智能灯光系统,建议选择同一品牌或兼容同一智能平台(如米家、华为鸿蒙智联、Apple HomeKit)的灯具,避免不同品牌灯具无法联动。例如,米家生态的智能灯具可通过米家 APP 统一控制,支持与其他米家智能设备(如智能音箱、传感器)联动;华为生态的灯具可接入鸿蒙智联,实现跨设备协同。
三、智能控制方式:兼顾 “便捷性 + 个性化”
智能灯光的控制方式需贴合使用习惯,兼顾老人、小孩的操作便捷性,同时支持个性化场景设置。
1. 基础控制:简单易操作
语音控制:搭配智能音箱(如小米音箱、华为音箱),通过语音指令开关灯、调节亮度色温(如 “把卧室灯光调亮一点”“打开厨房灯带”),适合双手忙碌时(如烹饪、洗漱)使用。
手机 APP 控制:通过灯具品牌 APP 或智能平台 APP,远程控制灯光(如出门忘记关灯,可通过手机远程关闭),支持设置定时开关(如工作日早上 7 点自动打开卧室灯)。
物理控制:保留传统开关(建议选择 “智能开关”,而非直接断开灯具电源),方便老人、小孩操作,避免因网络故障或 APP 问题无法控制灯光;部分智能灯具支持 “触摸调光”“挥手控制”,提升操作便捷性。
2. 场景控制:一键切换需求
根据家庭常用场景,设置 “一键场景”,例如:
离家场景:一键关闭全屋灯光(可联动关闭插座、窗帘),避免逐个房间检查;
回家场景:通过门锁联动,开门后自动打开客厅主灯、玄关灯,亮度调至 50%,营造温馨氛围;
观影场景:关闭客厅主灯,开启电视背景墙灯带(亮度 30%、色温 2700K),同步调暗其他房间灯光,减少干扰。
3. 自动化控制:无需手动干预
搭配传感器(人体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),实现 “自动化控制”:
人体感应控制:卫生间、厨房安装人体传感器,人来自动亮灯,人走延迟 30 秒自动关灯;
光照感应控制:客厅、阳台安装光照传感器,白天光线充足时,自动降低灯光亮度或关闭灯光,节约能耗;
温湿度感应控制:浴室安装温湿度传感器,湿度过高时,联动灯光与排气扇,加速潮气排出。
四、智能化布灯注意事项:避开 “常见误区”
智能化布灯需结合装修流程,提前规划,避免后期改造困难或功能浪费。
1. 提前预留 “线路与接口”
装修前期需与水电工沟通,根据布灯方案预留线路:
智能灯具若需连接电源(如吸顶灯、灯带),需预留插座或火线零线;
若选择 “智能开关 + 普通灯具” 的组合,需确保开关底盒内有零线(部分老房开关底盒无零线,需提前改造);
大户型建议预留网关位置(如客厅、卧室插座),方便网关信号覆盖全屋,避免部分灯具因信号弱无法联动。
2. 避免 “功能冗余”
根据家庭需求选择智能功能,无需追求 “全功能”:
老人居住的房间,优先保留物理开关,减少复杂的智能操作;
厨房、卫生间等功能型空间,重点关注 “防水、耐用、精准照明”,无需过度追求 “多彩氛围”;
避免安装过多灯具,导致控制复杂、能耗增加(如客厅已有主灯 + 灯带,无需再额外安装多组射灯)。
3. 注重 “灯光与装修风格匹配”
智能灯具的外观需与全屋装修风格统一:
现代简约风格,可选择线条简洁的智能吸顶灯、筒灯、条形灯;
轻奢风格,可选择带金属质感的智能吊灯、壁灯;
北欧风格,可选择造型简约的智能落地灯、台灯,搭配暖色温灯光,营造温馨氛围。
五、全屋智能化布灯常见问答(FAQ)
问:家里老人不习惯用智能控制,智能化布灯还需要保留传统开关吗?
答:建议保留。优先选择 “智能开关”(而非直接断开灯具电源的普通开关),既能通过开关手动控制灯光,也能通过 APP、语音远程控制,兼顾老人习惯与智能功能。避免选择 “单火智能开关” 直接替换传统开关后,断开开关导致灯具无法远程控制的情况。
问:小户型(如 60㎡)做智能化布灯,预算有限,该优先哪个空间?
答:优先客厅与卧室。客厅是家庭活动核心,可先安装智能主灯 + 灯带,实现基础照明与氛围调节,搭配语音控制;卧室优先安装智能床头灯 + 主灯,支持调光与定时功能,提升睡眠与起夜体验。厨房、卫生间可暂时使用普通灯具,后期预算充足再升级智能灯具,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。
问:智能灯具需要一直连接网络吗?断网后还能控制吗?
答:大部分智能灯具断网后,仍可通过 “物理控制”(如智能开关、灯具自带的触摸按键)操作,支持基础的开关灯、调光;但远程控制、语音控制、场景联动等功能会失效,需等待网络恢复后才能使用。若选择 ZigBee 或蓝牙连接的灯具,断网后仍可通过网关实现本地联动(如人体感应控制),不受外网影响。
问:客厅安装了智能吸顶灯,还需要额外装筒灯或灯带吗?
答:根据客厅面积与需求决定。若客厅面积较小(≤20㎡),智能吸顶灯可满足基础照明,无需额外装筒灯;若客厅面积较大(>20㎡)或有吊顶,建议补充筒灯(4-6 个,均匀分布),避免角落照明不足;若需营造氛围(如观影、聚会),可安装灯带(电视背景墙、吊顶边缘),提升空间层次感,否则仅靠主灯可能显得单调。
问:智能灯光的 “耗电量” 比普通灯光高吗?长期使用会不会更费电?
答:不会。智能灯具多为 LED 灯具,本身能耗低(如智能吸顶灯功率通常≤20W,普通吸顶灯功率约 25-30W);且智能灯光支持 “自动化控制”(如人走关灯、光线充足时调暗灯光)、“定时关闭”,能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时间,反而比普通灯光更节能。唯一额外能耗是网关(功率约 5-10W),长期使用每月耗电量约 1-2 度,几乎可忽略不计。
一、分空间智能化布灯:匹配功能与场景需求
不同空间的使用场景差异大,智能化布灯需优先满足核心功能,再叠加氛围调节与智能控制,避免 “为智能而智能”。
1. 客厅:兼顾 “基础照明 + 氛围营造 + 互动体验”
客厅是家庭活动的核心区域,需覆盖日常休闲、亲友聚会、观影等多种场景,布灯需分层设计。
基础照明:选择智能吸顶灯或智能吊灯作为主灯,搭配调光功能(亮度可从 10%-100% 调节),满足日常活动(如看电视、聊天)的基础亮度需求;若客厅面积较大(超过 25㎡),可在沙发旁、茶几边补充智能落地灯或智能台灯,避免角落照明死角。
氛围照明:在电视背景墙、沙发背景墙安装智能灯带(如 RGB 彩光灯带),通过色温调节(3000K 暖光 - 6500K 冷光)适配不同场景 —— 观影时调至 2700K 暖光、亮度 30%,营造沉浸式氛围;聚会时切换至多彩模式,提升热闹感;也可在吊顶边缘嵌入智能筒灯,打造 “悬浮吊顶” 视觉效果,增强空间层次感。
智能联动:将客厅灯光与智能音箱、人体传感器联动,实现 “语音控制”(如 “打开客厅主灯”“将灯光调至观影模式”)、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,避免忘记关灯浪费电量。
2. 卧室:聚焦 “舒适助眠 + 便捷起夜”
卧室以 “休息” 为核心功能,灯光需柔和不刺眼,同时兼顾起夜、梳妆等需求,避免影响睡眠质量。
基础照明:选择低亮度智能吸顶灯(建议最大亮度不超过 300lm),搭配暖色温(2700K-3000K),睡前可通过调光逐渐降低亮度,模拟 “日落” 效果,帮助入睡;若卧室有梳妆台,需在镜前安装智能壁灯(亮度可调、显色指数 Ra≥90),确保梳妆时面部光线均匀,无阴影。
辅助照明:在床头两侧安装智能床头灯(支持触摸调光或 APP 控制),夜间起夜时,可通过手机 APP 或床头按键开启低亮度模式(亮度 10%-20%),避免强光刺激眼睛;也可在床底嵌入智能灯带,起夜时自动亮起(搭配人体传感器),光线柔和不扰民。
智能场景:设置 “睡眠模式”(触发后 10 分钟内,主灯逐渐熄灭,床头灯保持低亮度,30 分钟后完全关闭)、“起床模式”(根据闹钟时间,提前 30 分钟逐渐提升主灯亮度,模拟 “日出”,帮助自然清醒)。
3. 厨房:注重 “精准照明 + 安全便捷”
厨房以 “烹饪” 为核心,灯光需聚焦操作台、水槽、灶台等区域,避免光线遮挡,同时需防油污、易清洁。
基础照明:选择防水防油污的智能吸顶灯(建议亮度≥500lm、色温 4000K 中性光),确保厨房整体明亮;若厨房有吊柜,需在吊柜下方安装智能条形灯(嵌入式或磁吸式),直接照射操作台,避免吊柜遮挡光线导致台面昏暗。
重点照明:在水槽上方、灶台上方补充智能射灯(角度可调),增强局部亮度,方便清洗食材、观察火候;选择支持 “挥手控制” 的智能灯具,烹饪时手上有油污,无需触碰即可开关灯或调节亮度,提升便捷性。
智能联动:将厨房灯光与智能烟机联动,烟机开启时自动点亮灶台区域灯光,烟机关闭后 5 分钟自动关闭灯光,避免忘记关灯。
4. 卫生间:强调 “安全照明 + 防潮耐用”
卫生间环境潮湿,灯光需具备防潮防水功能(防护等级≥IP44),同时需覆盖洗漱、沐浴、如厕等场景,避免起夜时磕碰。
基础照明:在卫生间顶部安装智能防水吸顶灯(亮度≥400lm、色温 3500K 暖白光),确保整体照明均匀;若卫生间有镜柜,需在镜柜两侧安装智能壁灯(或在镜柜内部嵌入智能灯带),避免洗漱时面部产生阴影。
辅助照明:在马桶上方安装智能小夜灯(支持人体感应),夜间起夜时自动亮起低亮度暖光,不影响家人休息;在淋浴区顶部安装智能防水射灯,增强淋浴区亮度,方便清洁。
智能控制:支持 “定时关闭” 功能,避免洗澡时忘记关灯;搭配温湿度传感器,湿度过高时(如洗澡后),灯光可联动排气扇开启,加速潮气排出。
二、智能灯具选择:关注 “核心参数 + 适配场景”
智能灯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布灯效果与使用体验,需重点关注功能、参数与适配性,避免盲目选购。
1. 核心功能:优先满足 “基础需求”
调光调色:大部分空间(客厅、卧室、餐厅)建议选择支持 “亮度调节”“色温调节” 的灯具,适配不同场景;厨房、卫生间等功能型空间,可优先选择 “亮度可调” 的灯具,色温以中性光或暖白光为主,确保照明实用。
防水防油污:厨房、卫生间需选择防护等级高的灯具(厨房≥IP24、卫生间≥IP44),避免油污、潮气损坏灯具;客厅、卧室可根据装修风格选择无防护或低防护等级的灯具。
耐用性:优先选择 LED 智能灯具,寿命长(通常≥2 万小时)、能耗低;关注灯具的显色指数(Ra≥80,卧室、梳妆台建议 Ra≥90),确保照物真实不偏色。
2. 连接方式:匹配 “全屋智能系统”
智能灯具的连接方式需与家庭智能系统适配,常见的有 “Wi-Fi 连接”“蓝牙连接”“ZigBee 连接”:
Wi-Fi 连接:无需额外网关,直接连接家庭 Wi-Fi,通过手机 APP 控制,适合单灯使用或小户型(如卧室床头灯、客厅台灯),缺点是多灯同时控制时可能占用较多网络资源。
蓝牙连接:需搭配蓝牙网关,连接稳定、功耗低,适合中户型(如客厅灯带、厨房条形灯),支持多灯联动,价格适中。
ZigBee 连接:需搭配 ZigBee 网关,延迟低、抗干扰能力强,适合大户型或多灯复杂联动(如全屋灯光场景控制),缺点是网关需额外购买。
3. 品牌适配:避免 “兼容性问题”
若计划打造全屋智能灯光系统,建议选择同一品牌或兼容同一智能平台(如米家、华为鸿蒙智联、Apple HomeKit)的灯具,避免不同品牌灯具无法联动。例如,米家生态的智能灯具可通过米家 APP 统一控制,支持与其他米家智能设备(如智能音箱、传感器)联动;华为生态的灯具可接入鸿蒙智联,实现跨设备协同。
三、智能控制方式:兼顾 “便捷性 + 个性化”
智能灯光的控制方式需贴合使用习惯,兼顾老人、小孩的操作便捷性,同时支持个性化场景设置。
1. 基础控制:简单易操作
语音控制:搭配智能音箱(如小米音箱、华为音箱),通过语音指令开关灯、调节亮度色温(如 “把卧室灯光调亮一点”“打开厨房灯带”),适合双手忙碌时(如烹饪、洗漱)使用。
手机 APP 控制:通过灯具品牌 APP 或智能平台 APP,远程控制灯光(如出门忘记关灯,可通过手机远程关闭),支持设置定时开关(如工作日早上 7 点自动打开卧室灯)。
物理控制:保留传统开关(建议选择 “智能开关”,而非直接断开灯具电源),方便老人、小孩操作,避免因网络故障或 APP 问题无法控制灯光;部分智能灯具支持 “触摸调光”“挥手控制”,提升操作便捷性。
2. 场景控制:一键切换需求
根据家庭常用场景,设置 “一键场景”,例如:
离家场景:一键关闭全屋灯光(可联动关闭插座、窗帘),避免逐个房间检查;
回家场景:通过门锁联动,开门后自动打开客厅主灯、玄关灯,亮度调至 50%,营造温馨氛围;
观影场景:关闭客厅主灯,开启电视背景墙灯带(亮度 30%、色温 2700K),同步调暗其他房间灯光,减少干扰。
3. 自动化控制:无需手动干预
搭配传感器(人体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),实现 “自动化控制”:
人体感应控制:卫生间、厨房安装人体传感器,人来自动亮灯,人走延迟 30 秒自动关灯;
光照感应控制:客厅、阳台安装光照传感器,白天光线充足时,自动降低灯光亮度或关闭灯光,节约能耗;
温湿度感应控制:浴室安装温湿度传感器,湿度过高时,联动灯光与排气扇,加速潮气排出。
四、智能化布灯注意事项:避开 “常见误区”
智能化布灯需结合装修流程,提前规划,避免后期改造困难或功能浪费。
1. 提前预留 “线路与接口”
装修前期需与水电工沟通,根据布灯方案预留线路:
智能灯具若需连接电源(如吸顶灯、灯带),需预留插座或火线零线;
若选择 “智能开关 + 普通灯具” 的组合,需确保开关底盒内有零线(部分老房开关底盒无零线,需提前改造);
大户型建议预留网关位置(如客厅、卧室插座),方便网关信号覆盖全屋,避免部分灯具因信号弱无法联动。
2. 避免 “功能冗余”
根据家庭需求选择智能功能,无需追求 “全功能”:
老人居住的房间,优先保留物理开关,减少复杂的智能操作;
厨房、卫生间等功能型空间,重点关注 “防水、耐用、精准照明”,无需过度追求 “多彩氛围”;
避免安装过多灯具,导致控制复杂、能耗增加(如客厅已有主灯 + 灯带,无需再额外安装多组射灯)。
3. 注重 “灯光与装修风格匹配”
智能灯具的外观需与全屋装修风格统一:
现代简约风格,可选择线条简洁的智能吸顶灯、筒灯、条形灯;
轻奢风格,可选择带金属质感的智能吊灯、壁灯;
北欧风格,可选择造型简约的智能落地灯、台灯,搭配暖色温灯光,营造温馨氛围。
五、全屋智能化布灯常见问答(FAQ)
问:家里老人不习惯用智能控制,智能化布灯还需要保留传统开关吗?
答:建议保留。优先选择 “智能开关”(而非直接断开灯具电源的普通开关),既能通过开关手动控制灯光,也能通过 APP、语音远程控制,兼顾老人习惯与智能功能。避免选择 “单火智能开关” 直接替换传统开关后,断开开关导致灯具无法远程控制的情况。
问:小户型(如 60㎡)做智能化布灯,预算有限,该优先哪个空间?
答:优先客厅与卧室。客厅是家庭活动核心,可先安装智能主灯 + 灯带,实现基础照明与氛围调节,搭配语音控制;卧室优先安装智能床头灯 + 主灯,支持调光与定时功能,提升睡眠与起夜体验。厨房、卫生间可暂时使用普通灯具,后期预算充足再升级智能灯具,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。
问:智能灯具需要一直连接网络吗?断网后还能控制吗?
答:大部分智能灯具断网后,仍可通过 “物理控制”(如智能开关、灯具自带的触摸按键)操作,支持基础的开关灯、调光;但远程控制、语音控制、场景联动等功能会失效,需等待网络恢复后才能使用。若选择 ZigBee 或蓝牙连接的灯具,断网后仍可通过网关实现本地联动(如人体感应控制),不受外网影响。
问:客厅安装了智能吸顶灯,还需要额外装筒灯或灯带吗?
答:根据客厅面积与需求决定。若客厅面积较小(≤20㎡),智能吸顶灯可满足基础照明,无需额外装筒灯;若客厅面积较大(>20㎡)或有吊顶,建议补充筒灯(4-6 个,均匀分布),避免角落照明不足;若需营造氛围(如观影、聚会),可安装灯带(电视背景墙、吊顶边缘),提升空间层次感,否则仅靠主灯可能显得单调。
问:智能灯光的 “耗电量” 比普通灯光高吗?长期使用会不会更费电?
答:不会。智能灯具多为 LED 灯具,本身能耗低(如智能吸顶灯功率通常≤20W,普通吸顶灯功率约 25-30W);且智能灯光支持 “自动化控制”(如人走关灯、光线充足时调暗灯光)、“定时关闭”,能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时间,反而比普通灯光更节能。唯一额外能耗是网关(功率约 5-10W),长期使用每月耗电量约 1-2 度,几乎可忽略不计。
长按二维码关注“汇康装饰”可享受不定期推出的优惠活动及礼品
汇康装饰(诚信立足 力创完美)
我们将给您带来最流行的装修设计,装修风格,生活小常识!我们承诺免费量房!免费出方案!免费做预算!感谢您的关注!
贵宾热线:18819696658 15217582904
服务热线:0752-6633856
QQ:1559310883 191535217
公司地址: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北环一路福鑫楼1层09号商铺(进店咨询即有精美礼品相送!活动多多!)
在线客服咨询